公示公告

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来源: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

时间:2020-12-01 12:00:00

一、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博物馆条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三)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

(四)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五)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指示》

(六)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七)国家文物局《“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

(八)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和加强博物馆与收藏及其多样性和社会作用的建议书》

(十)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关于博物馆和藏品的深圳宣言》

(十一)国务院《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

二、概述

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地处长沙市八一路538号,总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隶属于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中共长沙历史资料和文物的征集、研究、保管并开展相关展陈和宣传教育等工作。馆内有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毛泽东塑像广场、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碑廊、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大楼等景点。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

三、定位和使命

坚持党史姓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打造全国一流党史馆的目标定位,深刻阐释长沙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在城市建设中彰显红色文化引领,努力实现红色文化长效传承、推动红色文化长期繁荣发展,着力将党史馆打造成为擦亮长沙红色之都的湖湘名片,成为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红色文化标识的代表性窗口。

四、阶段性目标

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以国家二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办法推行标准化运行为基本目标,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在管理运行、研究展示与社会服务等方面整体提升,树立良好形象。

(一)场馆建设:全面完成新增展厅建设及各项目验收,完善馆区功能化建设,配套设施日益齐备,展现长沙红色文化事业新风貌。

(二)运行管理:安全运行,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各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2024年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

(三)藏品管理与保护:做好文物评级及上架工作,构建科学高效的藏品管理与保护机制。

(四)科学研究:加大馆藏研究力度,深入挖掘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突出中共湘区历史课题研究。

(五)陈列展览:基本陈列参评全国十大精品陈列,争取获选;围绕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策划和引进高品质展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自身学习提升的需要。

(六)社会教育:以陈列展览为依托,积极开展共建合作,与学校、社区和大型商业综合体合作,拓展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党史馆的教育职能,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前沿阵地。

(七)公众服务: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八)智慧党史馆:完善党史馆全方位信息化体系建设,围绕“智慧保护、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目标,打造新型生态和服务的智慧党史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类纪念馆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努力推进新时代党史馆高质量发展,建立长沙红色文化数据库,扩展党史馆和长沙红色文化的国际知名度。

(九)文化创意:加强社会力量合作,构建运营新模式,创立特色资源品牌和地位。

(十)宣传与交流合作:加强宣传推广和机构交流,形成面向全国、与国际接轨的行业辐射力。

五、目标实施

(一)场馆建设:全面完成新增展厅建设及各项目验收,完善馆区功能化建设,配套设施日益齐备,展现长沙红色文化事业新风貌

1.2021年7月完成《湘区丰碑》展厅建设并对外开放,2022年完成基本陈列的验收工作;

2.持续推进观众服务中心以及周边环境改善;

3.推进馆区环境建设,强化区域功能化建设,推进馆园林规划建设;

4.2023年完成文物囊匣采购招标以及囊匣制作,2024年完成验收工作。

(二)运行管理:安全运行,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各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2024年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

借鉴当前国内外博物馆前沿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结合行业相关法规、政策,探索建立符合博物馆学专业要求的,符合党史馆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机构运行与员工管理模式,全馆业务工作稳步推进,达到国家二级博物馆创建水平。

1.建立科学管理运行模式

(1)法人治理

①按照中央、省市改革意见与要求,积极探索实施法人治理方式;

②按照改革方案确定理事会、监事会工作办法,并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

③依托理事会平台,积极拓宽党史馆经费保障渠道,探索在理事会下设立党史馆事业发展基金。逐步实现理事会领导下的党史馆财务自主权问题;

④以理事会为主导,探索建立党史馆策展人制度、文物管理制度等评价激励机制。

(2)体制机制改革

①深化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②实行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③创新和完善业务运行模式;

④建立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渠道;

⑤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3)制度建设

①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符合博物馆学规律的科学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间的联系和对接,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整合,形成良性机制;

②制定《员工手册》《制度汇编》,举办制度培训班,使各项制度入脑入心,并能在本职工作中将制度执行好、贯彻好、落实好;

③利用各类办公软件如钉钉等APP,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大考核力度,严明考核纪律;

④对需要制定、修订、完善的制度进行立项,由责任部门列出制度清单,明确工作时限和责任人,真正实现管理严谨规范,执行有力。

(4)法律法务

①根据工作需求,制定更加明确的法律服务方案,建立畅通稳定的沟通制度,明确各项法律问题的服务流程;

②拓宽法律顾问的服务内容,在单位认可的范围内,参与党史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党史馆的各项工作都能及时获得法律支持,共同起草展览借展、文物征集与捐赠、馆外共建等业务领域的专业格式合同、协议;

③结合《知识产权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保障法》《博物馆条例》,加强党史馆在知识产权、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政策法规研究,为党史馆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2.加大战略研究,提高核心竞争力

(1)完善用人机制与员工管理制度,提高效率和执行力。

①以突出主业、优化结构、精干高效、协调有序为原则,对内设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完善;以业务主导、体现层级、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为原则,深化聘用(任)制、岗位职责和任务目标管理制改革;

②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为原则,与职能部门积极对接,大力推进收入分配和考核激励机制的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赏罚分明、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打破编制界限,公平竞争,竞聘上岗,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现员工同岗同酬,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

(2)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扩大人才引进与培养渠道。

①通过公开招聘、高校人才考察考核、自主招聘(编外)等多种形式,引进学历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②加强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党史馆事业发展需要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健全人才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定向培养、在职进修、交流访问等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充实业务知识与技能。

(3)创建创新、协作、服务公众的机构文化

①创新:鼓励与时俱进,大胆革新,以创新思维、创新知识产出;

②协作:鼓励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合作的团队精神;

③服务公众:树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与服务意识。

3.安全运行

(1)建立和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安全保卫工作体系,确保本馆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每年达标,确保实现每年平安的安全目标。完善各项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检查并督促各项制度和要求的落实,执行安全工作奖惩规定;

(2)完善并执行文物常规性巡视检查等管理制度,确保库房、展厅及运输过程中文物安全;

(3)建立和形成确保本馆所辖范围、文物、地域、公共财产等安全防范的快捷有效的反应机制、联动机制、处置机制。常年抓好技术培训,实战演练。完善并执行治安消防等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开放区域及办公区域人、建筑、设备设施安全;

(4)争取国家资金,完成安防监控室、文物库房监控区设施设备、消防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安防技防设备满足日常所需。

(三)藏品管理与保护:完成文物库房标准化建设,做好文物定级及上架工作,摸清家底,构建科学高效的藏品管理与保护机制

1.文物库房标准化建设

文物库房是藏品长期妥善安全保存空间,立足建设成为设施完备,功能合理,安全可靠的标准化文物库房,为文物研究、管理、保护、展示、宣传提供技术支撑。

规范藏品保养等工作:对已入藏的文物进行日常科学保护与保养工作,严格规范与执行藏品提取、陈列展览等情况的操作规则;对藏品提供和注销严格履行审批和登记制度,及时跟踪藏品的去向。

2.信息录入:藏品档案完成信息化建设

(1)完成珍贵文物信息录入工作;

(2)完成重要藏品信息录入;

(3)文物征集:从收藏历史记忆、完善藏品序列、策划专题展览、服务社会公众、讲好红色故事的角度组织实施。

①加大文物征集力度,牢固树立科学的文物征集理念,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典型性和代表性事件展开,形成特色鲜明的馆藏文物资源体系;

②开拓藏品来源渠道;每年通过购买、捐赠等多种渠道征集藏品50-100件;

③致力于培养文物征集鉴定专家。

3.藏品技术保护

藏品的技术保护包括日常的预防性保护、科学养护、保护处理、修复技术,及文物材质、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根据馆藏文物保护现状,将着力加强文物保护技术力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文物保护技术的手段,构建科学高效的保护机制。

(1)依托兄弟场馆,培养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提高红色文物保护修复力量;

(2)对本馆展厅、库房内文物的保存状况进行日常检查。建立保存环境风险评估预控平台,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探索建立保存环境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实现对展厅、重点展柜和文物库房环境质量的监控,从根本上保护好珍贵文物;

(3)加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的硬件建设,提升文物保护修复的学术水平;

(4)加强文物保护修复制度的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流程规范化,确保各项工作科学有序;

(5)分步骤对珍贵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处理,延缓文物损坏。通过跨部门合作、联合社会力量的方式,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结合文物修复技术,在试验的基础上对部分珍贵文物开展复制工作,满足展览的需求,并在辅助文物修复、复制及文创产品开发和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发挥技术作用;

(6)争取向国家文物局申请重点文物保护专项和文物保护科学技术课题。

(四)科学研究:加大馆藏研究力度,深入挖掘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突出中共湘区历史课题研究

1.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与合作机制

(1)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各项章程制度,加大对自主学术立项的支持,鼓励学术成果评奖申报,对各类获奖成果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

(2)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学术与日常业务相结合的职称评聘标准;

(3)加强与高校和学术机构等的跨界、跨学科合作,共同研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广泛参与各种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力求获得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力争申报国家级课题,不断扩大和提高本馆学术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2.加强馆藏及相关业务研究

(1)建立课题项目制,努力推出本馆馆藏研究成果。加大对中共湘区历史、长沙党史人物相关藏品的专门研究,争取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物》《中国博物馆》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在省级及以上期刊上发表30篇,为出版馆藏系列研究专著打基础;

(2)配合基本陈列及所有特别展等,配套编印1-2本学术含量高、信息量丰富展览图录,重要展览另编印相应教育读物;

(3)研究人才队伍在存量上扩大,在质量上提升,建设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比例得当、各有强项、有较强科研能力带头人组成的研究人才队伍;

(4)建立和形成以课题定人员、定任务、定经费的研究管理体制,制定每年度的课题研究计划,通过公布、申报、讨论、研究、评估、转化等管理环节,进行课题的系统管理;

(5)建立和形成资料专门保管与课题专项研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实施指定专人分别对重大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活动开展专题研究,同时延伸研究链,从党史、革命史、军史、工运史等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开展研究工作的运作方式;

(6)加大涉及党史馆业务范围的各类专业基础研究力度,对与党史馆相关的陈列展览、文物科技保护、社会教育、公众服务、文创产品、市场营销等的研究,推进信息工作标准化建设。

(五)陈列展览:基本陈列参评全国十大精品陈列,争取获选;围绕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策划和引进高品质展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自身学习提升的需要

1.展览制度建设

(1)逐步建立竞争评选的策展制度:以“构建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体系”及“打造精品’为办展基本原则,针对专题展、特别展等原创性展览或项目,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的自由申报、自愿组队、竞争评选的项目机制;优化并实现从展览选题、展览内容、形式设计、学术研究,到公众服务、教育活动、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等一体化的策展人项目负责制;充分调动和利用全馆各部门力量,及馆外独立策展人,展览机构等社会资源,探索构建跨机构、跨部门多维度合作模式;

(2)探索建立展览评估和激励机制:采取馆内专家、第三方评估机构、观众三方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对原创及引进展览进行展览前、中、后期评估工作,建立优秀展览激励与奖励机制。

2.基本陈列

(1)进一步完善“长岛人歌动地诗—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做好展览全方位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下阶段配套出版图录、知识读本及学术成果做准备,积极申报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2)根据展陈内容与最新研究成果,每年对展览的部分文物或某组文物进行不定期更换,对展陈设备进行维护升级。

3.专题展览

(1)策划完成“党的二十大”“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等专题展览,确保顺利开展;

(2)以“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为展览序列,以本馆馆藏和最新研究成果为立足点,每两年策划1个原创展览;立足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每年从国内外引进1-2个交流展览。

4.对外推介展览

(1)充分挖掘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本馆红色馆藏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策划一系列原创展览并对外推介展出;

(2)拓宽办展思路与形式,与社会机构、收藏家广泛合作,共同策划推出高品质文物艺术展,并对外交流展出。

(六)社会教育:以陈列展览为依托,积极开展共建合作,与学校、社区和大型商业综合体合作,拓展社会教育功能。完善公众教育服务体系、传播体系和社会参与体系,充分发挥红色纪念场馆的教育职能,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前沿阵地

1.加强自身建设

(1)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宣教人员队伍,优化人才结构,补充教育学、历史学、美术教育、艺术设计等学科紧缺人才。制定和实施教育人员培训考核方案,着重提高宣教人员教育理论水平和信息素养;以赛促练,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宣讲比赛;

(2)宣教队伍人数扩大,建立和形成一支以讲解员为基本骨干,含研究人员、设计人员和志愿者等人员于一体的宣传教育队伍。既能做好日常宣传讲解工作,又能深入社会各个单位和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更能为较高层级的领导和特定团体开展专题性、学术性、探讨性较强的宣传教育工作;

(3)制定宣教工作各岗位职责,健全教育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推进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健全和形成一整套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对讲解员进行培训、评定、管理、考核、奖惩、进留等方面的规章与办法;

(4)不断挖掘和丰富本馆教育资源,对本馆教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登记和建档工作,逐步建立教育资源库;

(5)完善内部合作机制,推动讲解人员全程参与展览活动、网站设计、出版物的相关事务。

2.开展博物馆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1)开展教育受众研究工作,针对某一目标观众人群进行观众需求,心理及学习行为调查研究,建立观众学习研究基础数据库;

(2)尝试开展教育项目评估,探索制定本馆教育评估的原则和模式;择取不同教育项目进行总结性评估、全程评估、持续性评估;加强与第三方评估机构、高校、专业团体等的合作,提高教育项目评估的质量;将研究结果逐步运用于教育项目的策划和改进;

(3)推动本馆与其他社会科技力量(如大学、中小学校、教育学术部门、其他博物馆等)共建学术联合体,并开展协作研究项目;

(4)及时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升,派员参加国际及国内举办的党史馆教育研讨会或培训活动。

3.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传播体系和社会参与体系

(1)制定教育方案,针对不同群体如成人、儿童、家庭、学校、教师、特殊群体等逐步开发并推出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教育项目,打造一系列教育服务项目品牌,逐步建立红色纪念场馆特色教育服务项目库,满足公众不同的学习需求,支持公众进行终身学习;

(2)积极采用各类新型教育技术,利用APP、移动端,逐步推出集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红色网络课程等数字教育项目;

(3)探索和践行“移动党史馆”进学校、社区、城市商业综合体巡展的有效机制,拓展为学校和社区提供教学服务的能力,使教育工作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稳步发展;

(4)制定和实施教育项目市场推广战略,印制教育宣传手册,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增加教育项目、服务和产品的利用程度;

(5)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同学校、高校、政府机构、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司以及媒体等建立合作关系,筹划成立“教育合作联盟”,针对成立教师顾问委员会、青少年咨询小组、家长委员会、教育项目评审委员会等进行调查研究,与社会机构合作推出高端教育服务产品。

(七)公众服务: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1.提高公众服务意识,规范公众服务标准

(1)营造以服务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为核心的内部文化氛围,强化馆内各部门合作,提高公众服务意识;

(2)根据国家行业新标准规范,结合馆公共服务实践,编写和实施《观众服务员工手册》,公共服务达到省会级党史馆最高服务标准,每年观众满意度测评不低于95%;

(3)逐步建立内部监督、第三方评估及公众服务监督员等相结合的公众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建立优秀服务激励机制,完善公众服务投诉及反馈机制。

2.加强观众研究

(1)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与第三方评估机构、高校、专业团体等合作,开展党史馆知晓度、观众需求、观众行为、观众满意度、展览效果等研究,定期采集和分析观众留言,建立观众信息数据库,撰写观众研究报告;

(2)将研究结果逐步运用于馆政策、决策制定与各类服务措施中。

(八)智慧党史馆:完善党史馆全方位信息化体系建设,围绕“智慧保护、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目标,打造新型生态和服务的智慧党史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类纪念馆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努力推进新时代党史馆高质量发展,建立长沙红色文化数据库,扩展党史馆和长沙红色文化的国际知名度

1.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完成全馆各区域的有线网络和无线局域网覆盖,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2.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智慧管理

(1)推进协同办公协调平台建设,提高行政部门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决策支持;

(2)逐步实现数据资源分级共享和深度加工利用,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3.以观众需求为核心的智慧服务

(1)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观众统计、观众服务、观众导览中的应用,提供优质、舒适和定制化的观众导览服务;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展陈方式,开发出适应新时期开放服务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认证平台、抖音号、视频号等传播展示手段,增强观众与馆在线上的互动体验和渠道;

(3)完成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官方网站的建设工作,完善网站功能,在网站内容框架上,开发建立多平台兼容的在线藏品数据库,支持藏品图像的高清展示。联合上级主管部门,有计划对历年出版的图书、图册、文章进行数字化,建立完善的在线检索系统,提供在线图文阅读及下载服务。协同宣教部门,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和教育项目开发,探索建立一套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远程功能的教育系统,提高馆教育服务水平。通过统一的用户注册与互动,增加党史馆参与社会文化建设、观众与党史馆深层交流的渠道,促进各项工作发展。

4.实施以文物保护为核心的智慧保护

(1)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在此基础上完善藏品数据资料,数据标准充分考虑现有条件,符合国家规范,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后期更好地开展展览策划、文创商品开发、教育课程打造等工作打基础,真正发挥红色纪念场馆的核心价值,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发展目标;

(2)推进所辖旧址、陈列大楼的维修保护工程、完成两处省保打捆申报国保工作;

(3)持续开展重要文物三维扫描工作,并在官方网站和馆内展示设备上的集中展示,增强互动性。

(九)文化创意:加强社会力量合作,探索构建运营新模式,创立特色资源品牌和地位

1.探索构建公合作运营新模式

(1)以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加强馆藏资源挖掘、开放和共享,为下阶段吸引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开展调研工作,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

(2)探索构建馆—公司合作运营新模式,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由第三方合作公司提供专业的团队进行整体规划和研发、生产、经营;

(3)探索资源方、设计方、生产方、资本方、营销方、经营方等跨界合作与融合方式。

2.立足独特文物资源,开发设计相关系列产品;配合展览,打造文化创意产品。

(十)宣传与交流合作:加强宣传推广和机构交流,形成面向全国、与国际接轨的行业辐射力

1.国内宣传与合作

(1)加强与媒体资源的合作,配合展览、活动开展系列化、多样化的宣传报道,每年媒体曝光次数达到50次以上,并保持逐年增长;

(2)继续保持与旅游界的沟通联系,规范导游在馆开展讲解工作,开展导游讲解培训、参加旅游线路推荐活动,每年至少参与一次旅游宣传推荐会;

(3)促进馆与学术院所、企业、社会团体等的跨界合作,拍摄制作《奋进发展中的长沙党史馆》《清水塘畔》等宣传片;

(4)制定“博物馆之友”招募方案及章程,广泛吸纳会员,加强与会员的沟通和联系,定期举办会员活动,提高会员活动参与度;

(5)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拓展志愿者服务深度和广度。修订《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志愿者章程》,成立志愿者自治委员会;扩大志愿者数量,确保提供正常服务的志愿者年均达到100人次以上;丰富志愿者参与公众服务内容,志愿服务范围逐步覆盖与公众服务相关的一线及幕后各项业务工作;编写《志愿者服务手册》、《志愿者培训教材》、《志愿者服务质量管理办法》等;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保险体系;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

2.国内与行业宣传与交流

(1)形成成熟完备的宣传策略与渠道:完善馆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号、视频号的日常更新与后台运营;搭建辐射范围广泛且固定的媒体和实体推广平台,对馆藏、展览、教育活动、学术项目等进行常规宣传和推介;

(2)与国内外协会组织、培训组织、高校等合作,定期举办或者参加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学等相关主题的培训与交流;

(3)建立展览引进与推介信息平台,展览交流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及时掌握国内外博物馆界尤其是重要红色纪念场馆巡展最新信息,引进展览并参与展览策划。

来源: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

时间:2020-12-01 12:00:00

友情链接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八一路538号
电话:0731-89861921
湘ICP备2023016889号